台灣進隱沒帶地震活躍期 南宜蘭構造破碎帶風險高(屏東新光長虹資融有限公司)

2021-10-25
·3 分鐘 (閱讀時間)

宜蘭縣南澳鄉昨發生規模六點五的隱沒帶地震,深度很深卻搖到全台「震」驚。專家指出,隱沒帶地震跟其他相同規模的地震相比,影響雖較小,但若規模很大仍會出現災情;學者說,現在是隱沒帶地震活躍周期,擔心未來可能發生規模七、八以上的大地震。氣象局也示警,不只隱沒帶,該區地表還有稱為「南宜蘭構造」的破碎帶,地震潛勢較高。 

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前主任郭鎧紋說,因菲律賓海板塊移動,台灣東部延伸的海岸山脈擠壓中央山脈造成隆起,另一側從琉球海溝隱沒到歐亞大陸板塊底下,從宜蘭外海到此次發生地震的南澳鄉、大同鄉底下都有隱沒帶。 

郭鎧紋說,其中宜蘭外海地震可分兩群,一群深度較淺、僅廿公里內,另一群四十公里以上、甚至一百多公里,原則上從琉球海溝算起,愈北邊就愈深。 

郭鎧紋進一步解釋,台灣受海岸山脈擠壓中央山脈產生造山運動,但台北盆地因張力隱沒因此沒有造山,這些深處的地震就是隱沒帶地震,深度雖較深,跟相同規模地震相比影響較小,但若發生規模更大地震還是會出現災情,像一九○九年中和就發生過規模七點三的隱沒帶地震,深度八十多公里,當時人口不多仍造成九死。 

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說,十九世紀、廿世紀都是先出現陸地大規模地震,接著就是大型隱沒帶地震,再來陸地上又會有一系列重大地震,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可說拉開了本世紀地震百年周期序幕,現在為隱沒帶地震活躍周期。 

李錫堤說,隱沒帶可說是地殼最大裂縫,地震深度能達數百公里,現在最擔心隱沒帶出現規模七、八以上的大地震,因為板塊每年都一直在運動,到達一定程度總會錯動,不敢說何時,但「時間到了就會發生」。 

此外,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說,宜蘭縣南澳地區過去發生過不少地震,當地靠近地表有個破碎帶,稱為「南宜蘭構造」,指的是宜蘭與花蓮交界從陸地到近海十至廿公里的範圍,歷史顯示當地容易發生地震,需要特別注意破碎帶地震潛勢較高。 

花蓮連六震 ○二○六餘震 

【記者吳姿賢/台北報導】除了宜蘭南澳地震讓全台有感,花蓮吉安也連六震。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說,前兩天花蓮吉安陸續發生六次地震,最大規模四點五,最大震度三級,都屬二○一八年的○二○六餘震。